公共海外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布局缺乏全局性、运营能力不足、贸易政策与地域关系复杂、成本较高、以及退税难题。
布局缺乏全局性:公共海外仓的建设布局缺乏整体规划,导致资源分布不均衡及浪费。一方面,海外仓总体规模偏小且分布不均衡,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市场,而新兴市场和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地区基本未布局或仅零星布局。另一方面,自建型海外仓多,共享式海外仓少,导致服务自身货源的海外仓经常闲置,而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。
运营能力不足:大量海外仓仅具备仓储功能,缺乏配送、售后、维修、展示、体验、金融等配套服务,未能形成完整的贸易物流服务“生态链”。特别是针对特定品种的专业海外仓较少,导致功能单一、效率低下。
贸易政策与地域关系复杂:各国政策法规差异明显,文化迥异,以及地域因素和政治环境的影响,使得在部分国家或地区建设海外仓风险较大。此外,员工招聘和管理成本较高,因为进口国通常有较高的社会福利和较长的员工假期。
成本较高:海外仓的费用包括建仓或租金费用、国际货物运输费用、仓储费用和当地配送费等。随着仓租和人工成本的上涨,企业在需求减弱、全球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建仓意愿下降。
退税难题:使用“9810”出口代码的海外仓因销售周期可能比较长,发票单据的收集时间长、难度大,按照现行政策,企业往往难以退税,这不利于海外仓的发展。
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公共海外仓面临的挑战,需要从布局优化、能力提升、政策协调、成本控制以及退税机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