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做美国方向物流的朋友都在问:怎么卡派又涨了?而且一报价比上个月高出不少,还经常被告知“没车”“要等”“只能加急”。
这并不是错觉。进入2025年10月以来,美国本土卡派的现货市场价格明显上涨,尤其是从洛杉矶、长滩、纽约等主要港口出发的线路,运价普遍上调15%到30%,部分热门区域甚至出现临时加价、一车难求的情况。
这波涨价是怎么来的?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?我们来拆解一下背后的真实情况。
一、10月卡派价格涨了多少?
先看数据。根据多家美国本土物流服务商在10月初发布的调价通知,从西海岸主要港口发往加州、亚利桑那、内华达等西部地区的卡派基础运费平均上调了18%;东海岸方向,从纽约港、萨凡纳港发往宾州、北卡、佛州的线路涨幅在20%左右。
如果是住宅地址派送、偏远地区或需要预约上楼的订单,附加费也同步上调。有些服务商还新增了“旺季调度费”或“高需求线路附加费”,导致最终结算价格比9月高出近三分之一。
更让发货人头疼的是,不仅贵,还不一定能及时安排。不少货代反馈,原本承诺2-3天提柜,现在要等4-5天,部分线路甚至出现“有价无车”的情况。
二、运力紧张,司机成了“稀缺资源”
卡派价格上涨,最直接的原因是运力跟不上需求。
美国卡车运输协会(ATA)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三季度,全美卡车司机缺口达到8.2万人,比去年同期扩大了12%。一方面,老一代司机退休速度加快;另一方面,年轻从业者对长途驾驶的兴趣不高,加上工作强度大、休息难保障,行业吸引力在下降。
与此同时,美国本土对司机合规要求越来越严。电子日志(ELD)系统全面普及后,司机每天的驾驶时长被严格限制在11小时内,连续工作不得超过7天。这意味着一辆车一天最多跑500英里左右,无法像过去那样“拼时间”。
司机少了,但货却没少。随着年底购物季临近,亚马逊、沃尔玛、TikTok Shop等平台的备货需求集中释放,大量货物从港口流向各地仓库和零售终端,导致短驳和尾程派送需求激增。
供需失衡,价格自然上涨。
三、港口拥堵加剧了运力压力
除了司机问题,港口作业效率也在拖后腿。
2025年10月以来,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船舶平均等待时间回升至3.2天,部分时段甚至达到5天。船舶集中到港,导致码头堆场紧张,集装箱周转速度变慢。
这直接影响了卡派的提柜效率。司机要排队进港提柜,有时一等就是半天。而司机每天的驾驶时间有限,等太久就意味着当天只能完成一趟任务,甚至无法完成。这样一来,有效运力进一步被压缩。
此外,部分仓库也出现了预约紧张的情况。大型零售商和电商平台的仓库对送货时间窗口管理严格,司机必须提前预约,一旦错过时间就得重新排队。这也增加了调度难度和运输成本。
四、燃油成本和保险费用仍在高位
除了人力和调度问题,运营成本本身也没降下来。
2025年10月,美国柴油均价维持在每加仑4.3美元左右,虽然比2023年高点有所回落,但仍处于过去五年的较高水平。对于一辆平均油耗为6英里/加仑、每月行驶1万英里的卡车来说,仅燃油一项每月就要支出7000美元以上。
同时,卡车保险费用也在上涨。由于交通事故赔付金额上升,保险公司对高风险线路和新入行司机的保费上调了15%到25%。这部分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运费中。
五、现货市场为何比合约价波动更大?
你可能听说过,有些大客户签了年度合约,价格还比较稳定。但为什么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这么大?
因为合约客户通常是大货量、线路固定、提前计划的发货人,物流公司可以提前安排运力,做整体调度,成本更可控。而现货市场面向的是中小客户,订单零散、时间紧迫、目的地分散,需要临时调动资源,调度难度大,风险高,所以服务商更倾向于提高报价来平衡成本和收益。
尤其是在运力紧张的时期,现货订单往往要“插队”处理,占用原本已排满的司机和车辆,自然要付出更高的价格。
六、接下来会怎么样?还能等到降价吗?
从目前趋势看,10月的运力紧张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。随着11月黑五、圣诞节备货进入高峰,港口货量预计还会增加,卡派需求将继续保持高位。
业内普遍预计,这种高运价、紧运力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12月中旬。之后随着节日备货结束,需求回落,价格才有可能逐步趋于平稳。
所以,如果你有发往美国的计划,建议尽早安排。与其等降价,不如提前锁定运力,避免临近节日时“有货发不出去”的尴尬。
七、发货人可以怎么做?
面对当前的市场情况,有几点建议供参考:
提前备货:别等到11月再开始发货,10月下旬就应完成大部分尾程派送的安排。
优先使用合约服务:如果有长期合作的卡派服务商,尽量走协议价,避免依赖现货市场。
灵活选择目的地:如果条件允许,优先发往仓库集中、派送效率高的区域,避开拥堵严重的城市。
确认报价明细:问清楚报价是否包含燃油费、过路费、住宅派送费等附加项,避免后期加价。
保持沟通:和货代或物流商保持密切联系,及时了解提柜和派送进度,有问题尽早协调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