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卡派运费涨了,卖家直呼“吃不消”
最近不少做美国市场的跨境电商卖家发现,原本稳定的物流成本正在悄悄变高。尤其是通过卡派(卡车派送)方式发往美国海外仓的运费,今年以来已经历了多轮上调。
以往10公斤左右的小批量货物,走卡派到美国海外仓,每公斤成本大概在20-25元人民币。而现在,同样重量的货,不少货代报价已经涨到了28-32元,部分线路甚至更高。如果赶上Q4旺季,价格再上浮10%-20%也是常态。
一位主营家居小件的卖家算了一笔账:一票300公斤的货,比半年前多了将近2000元的物流支出。虽然单看不多,但订单量一大,这笔钱就成了实实在在的负担。

二、涨价背后,是多重因素在推高成本
卡派价格的上涨,并不是某一家货代突然“涨价”,而是整个链条上的成本都在上升。
首先是美国本土的卡车运力紧张。司机短缺、油价波动、保险费用上涨,这些都让美国本地的运输公司不得不提高报价。而卡派服务的最后一程正是依赖美国本土车队,成本自然传导到了跨境环节。
其次是港口和仓库压力大。洛杉矶、长滩等主要港口的拥堵情况虽有缓解,但旺季备货集中,仓库入库预约难、操作慢,也增加了额外的等待和管理成本。有些服务商为了保证时效,只能选择加价抢舱位、抢车次。
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、燃油附加费调整等因素,层层叠加下来,卡派的整体报价想不涨都难。
三、利润被压缩,中小卖家压力z大
对于大卖家来说,虽然成本涨了,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摊薄,或者提前备货锁定价格。但对于中小卖家而言,每次出货量有限,议价能力弱,对价格变动格外敏感。
更现实的问题是,产品售价不能随便涨。平台竞争激烈,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,一旦调价,销量可能立马下滑。可物流成本又实实在在在涨,结果就是每卖出一单,赚的钱越来越少,甚至有些低客单价的产品已经接近“白忙”。
有卖家坦言:“以前还能靠走量赚点薄利,现在是走量越多,亏得越快。”

四、应对涨价,这三招或许能帮你稳住阵脚
面对持续上涨的卡派成本,被动接受不是办法。不少聪明的卖家已经开始调整策略,从细节入手控制支出。
第一,优化发货频率和批量
不要“想到哪发到哪”,而是根据销售数据规划补货节奏。集中发货可以提升单次出货量,更容易谈下优惠价格,也能减少单位运输成本。
第二,选对海外仓位置很关键
美国地大,东西跨度长。如果你的主要客户在东部,却把货放在洛杉矶仓,最后一公里配送不仅慢,还贵。提前分析订单分布,选择靠近目标市场的仓库,能省下不少末端派送费用。
第三,多对比、多沟通,别只盯着低价
低价货代看似划算,但容易出现延误、丢件、预约失败等问题,反而增加隐性成本。建议多找几家服务商对比,重点关注时效稳定性、客服响应和实际履约能力。有时候贵一点,但省心省事,整体更划算。
五、变化是常态,适应才能走得远
跨境电商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意。政策在变、物流在变、市场在变,成本波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。
卡派价格上涨,短期看是挑战,但也提醒我们:不能再依赖低价冲量的老路,而是要更精细地管理供应链,更理性地规划库存和物流。
只要思路跟得上变化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稳住节奏,一步步优化,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、更久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