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跨境电商中,海外仓是提升物流效率、降低配送成本的核心环节。对于卖家而言,将货物从中国发往美国海外仓看似复杂,但只要理清流程和关键点,就能高效完成操作。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国内发货到美国海外仓的完整流程,帮你少走弯路!
一、国内发货到美国海外仓的三大核心步骤
1. 头程运输:货物从中国出发
头程物流是整个流程的第一步,也是成本与时效的关键点。根据货物属性、预算和紧急程度,卖家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:
快递直发(DHL/UPS/FedEx)
优点:时效快(一般3-7天),免预约入库,适合小批量、高紧急度的订单。
注意:需提前与清关商合作,预付关税并确保申报信息准确,避免因清关问题导致货物滞留。
空运+当地派送
优点:比快递便宜(约30元/kg),时效稳定(10-15天),支持双清包税。
注意:需选择提供全程服务的物流公司,确保货物到港后能快速清关并派送至海外仓。
海运
优点:成本z低(1000元/方左右),适合大件、重货或非紧急订单。
注意:海运时效长(30-50天),需提前预约入仓,并预留充足时间应对清关和尾程派送。
2. 清关与到港处理
货物抵达美国港口后,需完成清关手续。以下是关键点:
清关主体:需委托专业清关公司或物流服务商,提供商品HS编码、发票、装箱单等文件。
关税预付:提前计算关税成本,避免因资金不足导致货物扣留。
双清包税:部分物流公司提供“双清包税”服务(即清关+缴税),减少卖家操作复杂度。
3. 海外仓入库
货物清关完成后,会运送到指定海外仓。以下是入库流程:
创建入库单:通过海外仓的WMS系统上传SKU信息、箱唛和入库单,并打印贴于外箱。
装箱与发货:按要求贴标签、装箱后,统一发往海外仓。
仓库验收:海外仓核对货物数量、SKU与箱唛,确认无误后上架。
二、海外仓一件代发的运作逻辑
货物入库后,海外仓会承担后续的订单履约工作。当消费者下单时,仓库会自动完成以下操作:
订单触发:系统匹配库存,自动生成发货指令。
分拣打包:仓库人员按订单拣货、贴面单(USPS/FedEx等),并完成打包。
尾程派送:通过本地快递(如UPS)将包裹直接发给消费者,实现2-5天送达。
优势:
时效快:比直邮节省7-10天,提升客户满意度;
成本低:批量运输降低头程运费,尾程单价更便宜;
灵活管理:可实时监控库存,支持多平台订单统一履约。
三、操作中需注意的6个细节
包装规范:
确保外箱尺寸、重量符合海外仓要求(如单箱≤22.5kg,尺寸≤120×100×180cm);
贴好SKU标签和箱唛,避免仓库验收时出错。
产品合规性:
带电产品需提供UN38.3认证,食品类商品需符合FDA标准;
避免敏感品(如液体、粉末)因清关问题被扣留。
清关文件准备:
提前准备好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提单(B/L)等文件;
若使用FBA仓,需同步提交亚马逊的ASN编号。
时效管理:
海运需预留1个月以上时间,避开旺季(如亚马逊7-9月旺季);
空运/快递建议提前2周发货,确保货物及时入仓。
仓储费用控制:
根据销售节奏动态调整库存,避免长期占用仓容;
选择支持“共享仓容”的服务商,降低自建仓成本。
退货与调拨:
海外仓支持退货二次销售,降低售后成本;
若多平台运营,可通过中转仓灵活调拨库存,减少重复运输。
四、适合发海外仓的商品类型
高频刚需品:家居用品、3C配件、美妆护肤等复购率高的商品;
大件/重货:家具、家电等不适合直邮的品类;
独立站/多平台订单:需本地化发货以提升客户体验的商品。
五、选对方式,海外仓才能发挥价值
将货物发往美国海外仓,本质是用空间换时间的策略。无论是追求极速配送的独立站卖家,还是需要多平台履约的亚马逊卖家,都能通过海外仓降低物流成本、提升竞争力。
操作建议:
轻小件:优先选择美西仓(洛杉矶),头程海运14天入仓;
大件/重货:走美中仓(芝加哥)或美东仓(新泽西),平衡全美配送成本;
多平台卖家:通过中转仓灵活调拨库存,避免FBA仓积压。
如果你正在规划海外仓布局,不妨从一件代发模式起步,逐步优化物流链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