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几年,FBA几乎是亚马逊卖家的“标配”。但最近,越来越多中大型卖家开始主动降低对FBA的依赖,转而将更多订单和库存交给第三方海外仓处理。这不是一时跟风,而是基于成本、风险和长期战略的理性选择。
FBA成本持续上涨,利润被不断压缩
从2022年到2025年,亚马逊已连续多次上调FBA费用。不仅基础配送费涨了,还新增了入库配置费、低量库存费、超龄仓储费等名目。尤其对中大件、高货值或周转较慢的商品来说,综合物流成本涨幅高达30%–40%。
更麻烦的是旺季期间,FBA还会临时加收“旺季仓储附加费”,标准尺寸商品每立方英尺收费翻倍。这对需要提前备货的大卖来说,是一笔难以预估的支出。
相比之下,海外仓的计费结构更透明,通常按实际占用体积或件数收费,没有复杂的阶梯费率,也没有隐性罚款。长期合作还能拿到尾程快递折扣,整体成本更容易控制。
库容限制越来越严,运营灵活性下降
近年来,亚马逊对IPI分数和仓储容量的管控日趋严格。即使销量稳定,也可能因为系统评估“库存效率低”而被限制补货。一旦遇到黑五、网一等关键节点,很多卖家因无法及时入仓,错失销售高峰。
而海外仓普遍支持“按需扩容”,旺季可临时增加2–3倍库容,无需担心平台算法卡脖子。库存调配也更自由——你可以根据销售节奏决定何时补货、补多少,而不是被动接受FBA的规则。
多渠道布局成主流,FBA无法满足全盘需求
如今,头部卖家早已不只做亚马逊。eBay、Walmart、TikTok Shop、独立站……多平台协同已成为标配。但FBA只能服务亚马逊订单,其他渠道的履约必须另找方案。
海外仓则天然适配多渠道模式。一套库存,通过系统对接,可以同时处理来自不同平台的订单,实现“一仓发全域”。退货也能统一回仓处理,避免多个仓库来回调拨的混乱。
品牌化需要更强的供应链掌控力
真正想做品牌的卖家,不会满足于“在平台上卖得好”。他们需要掌握用户数据、定制包装体验、快速响应售后问题——这些FBA都做不到。
海外仓支持贴标、换包、质检、翻新、代发营销物料等增值服务,让品牌在履约环节也能传递一致的价值感。更重要的是,它让你真正拥有对库存和客户的控制权,而不是把命脉交给平台。
环至美海外仓,助力大卖轻装前行
如果你也在考虑降低FBA依赖、构建更灵活的全球履约网络,不妨了解一下环至美海外仓。我们在美东、美西、美南,以及德国、法国都设有仓库,支持多平台订单履约、退货处理、定制化操作等服务。尾程快递有合作折扣,运费更实惠。
减少对FBA的依赖,不是放弃亚马逊,而是为了更稳健、更自主地做生意。当大卖们开始转身,或许正是你重新思考物流策略的好时机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