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玻璃器皿、陶瓷餐具、艺术摆件这类易碎品的跨境卖家,大概都经历过“发货提心吊胆,售后焦头烂额”的阶段。东西本身不重,但一碰就碎;客户喜欢设计,却因破损差评不断。很多人因此不敢放大销量,甚至考虑转行。
其实,问题未必出在产品本身,而在于物流环节是否具备针对易碎品的专业处理能力。海外仓如果只是简单“存个货”,那确实不适合这类商品。但如果有专门的包装规范和操作流程,反而能成为你稳定履约的关键支撑。
入库即分类,明确易碎标识
靠谱的海外仓在接收易碎品时,会要求卖家提前标注“易碎”属性,并在系统中打上标签。入库后,这类商品会被单独分区存放,避免与重货、尖锐物品混放。有些仓库还会使用专用货架或缓冲隔层,减少日常搬运中的碰撞风险。
这一步看似简单,却是后续所有操作的基础——只有先“认出”它是易碎品,才能按特殊流程对待。
专属包装材料,不是随便塞泡沫就行
很多破损问题,其实出在二次打包环节。普通订单可能用气泡袋+纸箱就发了,但对玻璃杯、瓷盘来说远远不够。
专业的海外仓会为易碎品配备更稳妥的包装方案:比如内衬分隔卡板、加厚气柱袋、角部护边、底部缓冲垫等。部分仓库还支持按品类定制打包SOP——例如高脚杯必须单独包裹杯脚,盘子必须竖放加隔板。这些细节,直接决定了运输途中的破损率。
操作人员培训到位,轻拿轻放不是口号
再好的包装,也抵不过粗暴分拣。真正适合易碎品的海外仓,会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,明确哪些SKU属于易碎类,搬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。同时在打包区设置“易碎品专用通道”,减少中转次数,降低人为失误概率。
这种流程上的重视,比单纯贴个“小心轻放”标签有用得多。
环至美海外仓:为易碎品提供可靠落地支持
如果你主营玻璃、陶瓷或其他易碎类商品,可以了解一下环至美海外仓。我们在美东、美西、美南均设有仓库,同时也在德国、法国布局欧洲节点,支持多区域备货。
我们理解易碎品对包装和操作的特殊要求,在日常作业中设有相应的处理规范。配合尾程快递的运费折扣,整体物流成本更可控,让你在保障安全的同时,也能维持合理的利润空间。
卖易碎品,拼的不是胆子大,而是细节稳。海外仓不是万能解药,但选对了合作伙伴,至少能让“破损率高”这个老大难问题,变得可管理、可优化。当你的客户一次次收到完好无损的商品,信任自然就来了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