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“十五五”定调,跨境电商再迎利好
2025年,“十五五”规划正式发布,其中明确提出要“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,支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”。这短短一句话,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心针。
这不是第一次提跨境电商,但放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复杂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这一表态意义不同。它意味着国家将继续推动中国企业出海,并在政策、金融、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支持。
而在所有出海环节中,海外仓作为连接国内供应链和海外市场的关键节点,正成为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。

二、政策不止于口号,落地动作接连不断
光有方向还不够,关键看执行。2025年以来,从中央到地方,一系列配套措施陆续出台,直指海外仓发展的痛点。
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:到2025年底,培育100家优秀海外仓企业,形成覆盖重点市场的海外仓网络体系。
金融支持也在跟进。国家税务总局试点“离境即退税”政策,对采用9810模式(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)的企业,在货物报关离境后即可申请退税,无需等待海外销售完成。这一变化,让企业平均提前60天拿到退税款,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。
此外,多地政府推出专项补贴。深圳、杭州、宁波等地对海外仓建设给予z高500万元的补助,对头程物流、系统升级等环节也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。
三、9810模式,成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
在海关监管体系中,9810是专门为“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”设立的监管代码。简单说,企业用这个模式申报,就能享受通关便利和退税优惠。
过去很多卖家不了解或不会操作,还是走一般贸易或小包直邮。但现在,随着政策宣传到位、系统对接成熟,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规范使用9810。
各地海关也在优化流程。比如广州海关推出“智能审单+优先查验”机制,9810订单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。上海、宁波等地实现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平台数据互通,企业一键申报,自动匹配物流信息。
这些细节上的改进,让合规运营变得更容易,也让更多中小卖家愿意尝试海外仓模式。
四、数字化升级,被写进政策重点
除了资金和退税,政策还特别强调海外仓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。《意见》中明确要求:推动海外仓接入国内外电商平台,提升库存管理、订单履约、数据分析能力。
这意味着,未来的海外仓不能只是“有地方存东西”,还得具备系统对接、数据反馈、智能预警等功能。
一些领先企业已经走在前面。比如谷仓海外仓的系统可以自动同步亚马逊、eBay、Shopify等多个平台的订单,入库、上架、发货全流程可视化。乐歌海外仓则开发了智能补货模型,根据销售趋势提醒客户何时该发下一票货。
现在,这些能力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,也开始成为申请政府认定“优秀海外仓”的硬性指标。
五、基建支持,让布局更顺畅
海外仓建在哪儿,怎么建,一直是企业头疼的问题。跨国投资涉及土地、税务、劳工等多重问题,前期投入大,风险高。
为此,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海外仓建设。支持企业采用BOT(建设-运营-移交)、合资合作、租赁托管等模式,降低初期投入成本。
同时,发挥驻外使领馆和商会的作用,为企业提供当地政策咨询、法律援助和资源对接服务。部分重点国家已建立“中资企业海外仓协作网络”,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,中国企业在全球建设运营的海外仓数量已超过1900个,总面积突破1350万平方米,覆盖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主要市场。
六、平台政策也在同步发力
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,跨境电商平台也在推动海外仓发展。
TikTok Shop在美国要求商家必须本土发货,否则无法参与流量扶持;速卖通的“半托管”模式鼓励卖家将货发到官方合作仓;Temu、SHEIN等平台也在扩建自营海外仓,提升履约效率。
这些平台规则的变化,与国家政策形成合力,进一步加速了卖家向海外仓转型的进程。
七、企业响应积极,服务不断细化
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,海外仓企业的服务也在升级。
除了基础的仓储和配送,越来越多企业提供FBA中转、VAT代缴、本地退换、轻加工、营销支持等增值服务。有些公司还推出“轻启动”计划,为新卖家提供免租期、免头程费等优惠,降低试水门槛。
同时,服务范围不再局限于欧美成熟市场,东南亚、中东、拉美等新兴市场也开始布局。这不仅分散了风险,也抓住了当地电商快速增长的机会。
八、政策是东风,落地靠实干
“十五五”规划带来的政策支持,无疑为海外仓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。退税更快了,资金更稳了,系统更顺了,出海的路也更清晰了。
但政策只是外部条件,最终能不能走好,还得看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。如何选好仓点、控制成本、提升服务、管理库存,依然是每个参与者要面对的实际问题。
可以确定的是,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海外仓正在从“可有可无”走向“不可或缺”。接下来的几年,将是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期。谁能把服务做实,谁就能在这股东风中飞得更远。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