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很多初次尝试将货物发往欧洲海外仓的卖家来说,整个流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。看似简单的“发货”二字,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细节和潜在风险。稍有不慎,轻则延误上架、产生额外费用,重则货物被扣、订单违约,甚至影响整个店铺运营。为了帮助大家少走弯路,我们总结了第一次发货去欧洲海外仓最常遇到的6个“坑”,以及对应的避坑指南,建议收藏。
坑一:对清关要求一知半解,货物被卡在海关
这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问题。很多卖家以为只要把货发到海外仓就行,却忽略了欧洲各国对进口商品有严格的清关要求。比如产品认证(CE、UKCA等)、成分说明、标签规范、税务合规等,一旦不符合,货物可能被退回、销毁,甚至面临罚款。
避坑指南:
发货前务必确认产品是否符合目的国的法规要求,尤其是电子、儿童用品、化妆品等敏感品类。
提前准备好完整的清关文件: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提单、产品合规证明等,信息必须真实、准确、一致。
与海外仓沟通清楚清关责任归属,确保他们具备协助清关的能力。
坑二:包装不规范,导致货物破损或拒收
国内物流和国际运输环境差异巨大,粗放的包装在长途运输中极易受损。更严重的是,如果外箱没有按要求贴标(如FNSKU、批次号、地址标签等),海外仓可能直接拒收或收取高额贴标费。
避坑指南:
使用坚固的双层瓦楞纸箱,避免使用旧箱或破损箱。
内部做好防震防压处理,贵重或易碎品建议加装填充物。
外箱标签清晰、牢固,按海外仓要求格式打印并粘贴,避免手写或脱落。
坑三:物流方式选择不当,成本失控或时效延误
海运、空运、铁路、快递……不同物流方式在成本、时效、稳定性上差异巨大。新手容易被低价吸引选择不靠谱渠道,结果要么延误数周,要么中途被转手多次,最终成本反而更高。
避坑指南:
明确自己的优先级:是追求低成本(选海运),还是快速补货(选空运)?
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,结合货量、货重、紧急程度做决策。
首次发货建议小批量试运,测试物流稳定性,再逐步放大。
坑四:忽略目的港费用,到港后被追加收费
很多卖家只关注头程运费,却忽略了目的港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,如卸货费、查验费、仓储费、滞港费等。一旦货物到港后无人处理,每天都在烧钱。
避坑指南:
提前向物流方了解目的港所有可能产生的费用清单。
确认海外仓是否提供免费入库期,超期如何计费。
安排专人跟进货物动态,确保到港后及时清关入库,避免滞留。
坑五:库存信息混乱,导致错发、漏发或重复发货
第一次发货时,很多卖家对库存管理不重视,发货清单与实际货物不符,或者没有及时同步系统数据。结果海外仓收货对不上,后续订单无法履约。
避坑指南:
发货前制作详细的装箱清单,每箱货物编号,内容物、数量、SKU一一对应。
货物发出后,及时将清单同步给海外仓,便于他们收货核对。
建立库存管理系统,实时更新在途、在仓、在售数据。
坑六:忽视保险,出问题后损失惨重
国际运输中,货物丢失、损坏、延误并非罕见。如果没有购买运输保险,一旦发生意外,损失只能自己承担。
避坑指南:
对于高价值货物,务必购买全程运输保险。
了解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理赔流程,保留好所有运输单据。
选择有理赔保障的物流渠道,降低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