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不少卖家盯着亚马逊SFP计划的“Prime红利”,但问题来了:亚马逊SFP计划对海外仓的要求到底有多高?你真的准备好了吗?
如果你正考虑用海外仓布局SFP计划,先别急着拍板。先看看这些事你是否已经想清楚了:
1. SFP计划对海外仓的硬性要求,你知道几个?
亚马逊SFP计划的核心目标,是让自配送商品也能享受Prime流量红利。但前提是,你的海外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:
配送时效:
Prime订单:美国本土48州需支持“免费两日达”,阿拉斯加、夏威夷等偏远地区需支持“4-8个工作日送达”。
非Prime订单:至少提供“3-5个工作日标准送达”。
准时送达率(OTDR):
z低要求从97%降至93.5%,但评估周期从每月一次缩短到每周一次。连续三次不达标,直接被踢出SFP计划。
有效追踪率:必须达到99%以上,即订单需有可查询的物流信息,且承运人需在发货后及时扫描包裹。
订单取消率:低于0.5%,尤其是Prime订单取消率不能超过这个阈值。
关键点:亚马逊的考核标准看似放宽,但评估频率更高,卖家需要每周保持稳定履约能力,容不得一点闪失。
2. 海外仓必须满足的“硬门槛”,你过得了关吗?
不是所有海外仓都能满足SFP计划的要求。以下几点是必须盯紧的:
地理位置:
美东仓覆盖纽约、波士顿等消费主力区,美西仓适合洛杉矶、旧金山。偏远地区仓(如德州)需额外评估配送网络。
系统对接能力:
WMS系统必须与亚马逊API实时同步库存数据,订单处理延迟会导致超卖或断货。
支持“Buy Shipping”服务(98%的订单需通过此方式购买配送),否则会被限制发货权限。
物流合作网络:
必须接入UPS、FedEx等亚马逊认证的物流商,确保尾程配送时效。
高价值商品需优先选择快递,大件商品需通过LTL(零担运输)降低成本。
避坑指南:别被“低价仓”忽悠,低价仓可能连基础消防验收都未通过,一旦出事故,损失由卖家承担。
3. 成本怎么算?别被“零操作费”迷惑
近期有海外仓推出“零操作费”政策,但实际成本可能藏在这些环节:
头程运费:国内到海外仓的费用按体积计价,大件商品(如家居用品)成本更高。
尾程运费:平台指定物流商的价格未必便宜,尤其在旺季,运费可能翻倍。
库存风险:如果商品滞销,退仓或销毁费用可能超过利润。
建议:提前用Excel算一笔账,对比全托管和半托管的利润空间。别只盯着“省了操作费”,整体成本是否可控才是关键。
4. 你的产品适合SFP计划吗?
并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通过海外仓参与SFP计划。以下几种情况,你可能需要谨慎:
高周转商品:如果商品生命周期短(如季节性产品),备货到海外仓可能面临滞销风险。
低利润商品:海外仓管理需要投入人力和精力,低利润空间可能让你“忙也赚不到钱”。
对时效要求不高的商品:如果消费者对物流速度不敏感(如非刚需商品),全托管模式可能更划算。
反向思考:如果你的商品卖得快、利润高、对时效要求严格(如3C配件、美妆),海外仓反而能帮你抢占先机。
5. 新手卖家:别急着跳进SFP的“坑”
如果你是刚入行的新手,以下问题值得深思:
你是否具备海外仓管理经验?
你的团队能否处理订单跟踪、库存调拨、退换货等复杂操作?
你是否有能力应对平台规则频繁变动?
建议:从全托管起步,积累经验后再尝试SFP计划。贸然跳入,可能因为细节疏忽导致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