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境对接海外仓和厂家的核心在于系统集成、流程标准化和数据同步,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:
一、对接海外仓的关键步骤
系统权限与授权
权限设置:在ERP系统中为相关人员分配“新增仓库”或“库存管理”权限。
仓库授权:通过ERP系统跳转至海外仓后台,输入账号密码完成授权。授权后,系统会同步海外仓的仓库信息和SKU数据。
SKU配对与库存初始化
SKU映射:将ERP系统中的商品SKU与海外仓系统的商品进行一一对应(需手动或批量导入)。
库存初始化:
从ERP导出已配对的商品信息(路径:仓库设置—SKU配对)。
从海外仓后台导出实际库存数据。
在ERP中导入初始库存和采购成本(路径:库存明细—导入库存初始值),确保系统库存与实际库存一致。
订单与物流数据同步
订单推送:客户下单后,ERP系统自动将订单信息推送到海外仓系统,触发拣货、打包流程。
物流回传:海外仓完成发货后,自动将物流单号和轨迹回传至ERP和独立站(如Shopify),客户可实时查看物流状态。
库存更新:海外仓的库存变动(如出库、退货)需实时同步到ERP系统,避免超卖或库存不一致。
备货与补货管理
备货单创建:在ERP中创建备货单,数据自动同步至海外仓系统,海外仓完成收货后需在ERP手动确认收货数量。
补货策略:根据销售数据和库存预警,制定补货计划,通过ERP系统直接触发国内工厂或供应商的生产/发货流程。
售后与退货处理
退货流程:客户退货至海外仓后,系统自动记录退货信息,ERP中需标记为“退货库存”并安排质检或二次上架。
异常处理:若出现物流异常(如丢件、延迟),需通过ERP系统联动海外仓和客服团队快速响应。
二、对接厂家的关键步骤
供应链基础建设
资质与合规:确保厂家具备跨境出口资质(如海关注册、ISO认证),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。
生产计划协同:通过ERP系统与厂家共享销售预测数据,同步制定生产计划,避免库存积压或断货。
订单与生产流程集成
订单下发:ERP系统将采购订单(PO)直接推送给厂家,包含产品规格、数量、交货时间等详细信息。
生产进度跟踪:厂家需通过ERP系统或自有系统反馈生产进度(如原材料采购、生产阶段、质检结果),实现透明化管理。
质量控制与验货
品控标准:在ERP中预设产品质量检验标准(如尺寸公差、包装要求),厂家需按标准生产。
验货机制:安排第三方质检机构或自有团队在出厂前进行验货,验货报告上传至ERP系统存档。
物流与交付管理
头程物流对接:ERP系统自动触发国内物流,确保货物按时送达海外仓。
交付验收:海外仓收到货物后,需在ERP系统中确认收货,并核对数量、质量是否与订单一致。
数据反馈与优化
销售数据回传:将海外仓的销售数据(如销量、退货率)回传至厂家,优化生产策略。
成本核算:通过ERP系统核算厂家的生产成本(如原料成本、人工成本),并与实际采购价格对比,优化供应链成本。
三、技术实现的关键点
API接口对接
标准化协议:采用RESTful API或Webhook接口,实现ERP系统与海外仓系统、厂家系统的实时数据交互。
安全与稳定性:使用HTTPS加密传输数据,定期测试API版本兼容性,避免因接口变更导致中断。
自动化流程
订单自动触发:客户下单后,ERP系统自动推送订单至海外仓,减少人工干预。
库存智能预警:设置库存阈值(如安全库存、z低库存),触发自动补货或生产指令。
系统集成工具
WMS系统:海外仓需配备仓储管理系统,实现订单处理、库存管理、物流跟踪的自动化。
OMS系统:通过订单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多平台订单,避免重复发货或漏发。
四、注意事项
测试与验证
在正式对接前,使用测试环境模拟全流程(如API调用、订单推送、库存更新),确保系统稳定性。
验证数据同步的准确性(如订单数量、物流信息),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客户投诉。
风险管控
物流风险:选择支持“阶梯赔付”或“爆仓应急”的海外仓服务(如跨世通),降低断货风险。
生产风险:与厂家签订对赌协议(如延迟交货赔偿条款),确保生产计划可控。
本地化适配
语言与货币:ERP系统需支持多语言和多币种功能,方便与海外仓和厂家沟通。
法规合规:关注目的国的进出口政策(如欧盟CE认证、美国FDA认证),确保产品合规上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