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仓的入仓要求普遍较高,需严格遵循平台及服务商的规范,否则可能导致货物被拒收、扣押或产生额外费用。
一、海外仓入仓要求的核心维度
1. 包装规范严格
材料与结构:
必须使用足够坚固的包装(如五层瓦楞纸箱),避免使用易破损材料(如蛇皮袋)。
易碎品需用气泡膜、泡沫填充,标注“易碎”标识(如美客多要求玻璃制品单独包裹)。
多SKU混箱需物理隔离(如用硬纸板分隔),避免混淆(参考Shopee、亚马逊要求)。
尺寸与重量限制:
亚马逊:单箱最长边≤63.5cm,重量≤22.5kg;超大件需标注“Team Lift”。
美客多:墨西哥仓商品最长边≤48cm,重量≤25kg;智利仓长宽高总和≤117cm。
DHL:单边≤119cm,总体积≤300cm,超重/超尺寸需额外付费。
2. 标签与标识明确
商品级标签:
每件商品需粘贴唯一SKU标签(如亚马逊FNSKU、Shopee海外仓SKU),标签需清晰可扫(避免热敏纸)。
套装商品需标注“Sold as Set”或组合标签,避免被拆分。
外箱信息:
粘贴FBA面单(亚马逊)、“Made in China”标识,并标明收货地址、订单号。
多语言市场需符合当地语言要求(如欧盟需CE认证标识)。
3. 合规性与认证
法规要求:
欧盟商品需CE认证,美国需FDA(食品/医疗)或CPSC(消费品)认证。
化妆品/食品需提供成分表、保质期(如亚马逊拒收未提交成分表的化妆品)。
危险品禁运:
易燃、液体、电池类商品需特殊处理(如DHL禁运纯电池,内置电池需品牌授权)。
4. 库存与SKU管理
数量门槛:
Shopee:印尼要求每个SKU备货≥500件,马来西亚≥100件;台湾需50+件/SKU。
美客多:需提前创建入库计划,超30天未取货可能被弃置并收费。
批次与有效期:
食品/化妆品需标注生产日期与保质期,避免过期滞销(亚马逊要求严格批次管理)。
二、不合规的潜在风险
货物被拒收:
包装破损、标签模糊或缺失,可能导致亚马逊直接拒收并退回(卖家承担运费)。
尺寸/重量超限可能被加收超重费或转仓费(如DHL超重附加费)。
延误与罚款:
未提前报备的SKU需额外分拣,产生人工费(如仓盛海外仓按$0.08/件收费)。
合规认证缺失可能被海关扣押(如欧盟CE认证缺失导致清关失败)。
仓储成本激增:
滞销品长期占仓产生高额仓储费(亚马逊超365天仓储费翻倍)。
三、如何高效满足入仓要求?
1. 选择合规服务商
包装与物流:
优先合作熟悉平台规则的海外仓(如亚马逊认证仓、Shopee官方合作仓),避免“虚拟仓”陷阱。
使用DHL、UPS等合规物流商,规避违禁品运输风险。
标签与系统对接:
通过WMS系统生成电子标签,确保准确率(如亚马逊FNSKU需系统自动生成)。
2. 严格预处理流程
包装标准化:
使用抗压纸箱,填充防震材料,封箱时用胶带“工”字形加固。
多SKU混箱时用隔板分隔,并在外箱标注SKU清单。
标签核验:
扫描所有标签确保可读性,避免运输中脱落或模糊。
3. 提前规划与报备
库存策略:
根据销量预测备货(如亚马逊安全库存=日均销量×30天),避免滞销。
美客多需提前创建入库计划,明确SKU数量与品类。
合规文件准备:
提前获取目标市场的认证文件(如CE、FDA证书),并随货附上。
4. 动态监控与调整
实时跟踪物流:
通过平台系统(如亚马逊Seller Central)监控入库进度,及时处理异常。
定期清理库存:
对滞销品及时促销或调拨,避免超期仓储费。
四、总结与建议
要求较高但可控:
海外仓入仓需在包装、标签、合规性、库存管理等多环节严格把控,但通过规范操作可规避风险。关键行动点:
包装标准化:使用抗压材料,隔离混SKU,标注清晰标签。
合规前置:提前获取认证文件,避免违禁品入仓。
系统化管理:利用WMS工具优化库存,减少人工错误。
服务商选择:优先合作熟悉平台规则的海外仓与物流商。